【太平洋汽车 技术频道】无论汽车发展到什么年代,“开奔驰,坐奔驰”依旧是恒久不变的定律,毕竟奔驰车型所带来的底盘感受和乘坐质感目前处于领先地位。参考北京奔驰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睿凯的一句话,“奔驰一款底盘的研发要花费4年时间、6大步骤。在奔驰的驾驶模拟舱里盈亚配资,开遍全球烂路;在实际道路,测完两夏两冬。这些时间和流程,奔驰一点都不省。”
今天就带大家走紧北京奔驰的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,了解奔驰用二十载光阴调好的 “中国配方”。本次将从底盘技术和座椅两大维度进行解析。
奔驰标准的好底盘
“五边形”驾驶质感:
通过梅赛德斯-奔驰将1000+零部件指标,归纳汇总量化成有关车辆驾驶性能的130+客观KPI数据。这些数据,可以通过40个传感器进行测量,覆盖多达100多个方向。最终覆盖5大维度的“梅赛德斯-奔驰驾控黄金标准”。5大维度分别是:驾乘舒适性、安全感、掌控感、运动性、精准性。在全面高标准的基础上,奔驰格外强调其中的三个维度:行业标杆的驾乘舒适性、时刻安心的安全感,带来强劲驾驶信心的掌控感。
梅赛德斯-奔驰拥有丰富的底盘产品矩阵,基于不同车型定位及相对应客户的常用场景,精细定义悬挂风格,为客户带来包括舒适型悬挂、运动型悬挂、越野型悬挂等超过10种风格的悬挂配置,从而基于实际产品使用高频场景以及驾驶风格“高度定制”的底盘产品。
首先在钢悬方面,通过独有“敏捷操控系统”,当遇到日常颠簸路面,系统根据路面实时反馈,自适应调节减振阻尼,实现初段柔韧,过滤大部分振动,振动圆润、柔和;中后段扎实,提供充足的车体支撑控制,轻松过坎不拖沓,带来“胜似空悬”的驾乘质感,享受舒适的同时兼具车辆运动性。
集成自适应连续可调减振系统增强版(ADS+),ADS+每个车轮压缩和复原阻尼可独立调整,瞬时响应,适配更多场景;ADS+的调校通道可达数百个,不同车速、不同工况、不同模式,均可单独精准调校。
以奔驰E级为例,其四连杆结构将传统双叉臂解构为四个独立控制臂,实现了横向刚度与纵向柔度的完美平衡,既保证了高速过弯的侧向支撑,又能吸收路面垂直冲击。而后五连杆设计通过优化几何布局,有效减少了车身俯仰和侧倾,哪怕是高速紧急变线,车身的左右摆动依旧在正常范围以内。
在一些部件方面,首先不起眼的衬套是底盘的“软组织”,是各种连杆、副车架之间进行软连接的部件;液压衬套能够兼顾“柔”和“韧”的特性。而奔驰采用独家调校,实现冲击触感柔软、振动收敛干脆的液压衬套表现,为底盘提供“油润”的质感,减速带X向冲击峰值至多可降低三分之一。
其次梅赛德斯-奔驰每款车型采用专属开发的轮胎,轮胎与悬挂适配开发,花纹、结构、配方,每一项都要符合“梅赛德斯-奔驰驾控黄金标准”的要求,并在轮胎侧面采用“MO”专属标识;位于胎面内侧的聚氨酯静音绵采用特殊的开孔结构,可以有效消除200赫兹左右的空腔噪声,显著降低噪声。
车辆行驶在路面,不免得会遇上各种路面传递上来的震动,奔驰底盘调校的核心目标,就是各类振动的频率保持在人体的舒适区间。于是有了E-ACTIVE BODY CONTROL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,是全球首款可以“自主看路”的智能底盘系统。
这套系统通过提前“看路”调节悬挂,每秒进行1000次路面扫描并主动实时调整车身姿态;而且当车辆陷入沙地或雪地时,悬挂会自动高效地反复升高降低,以此增强轮胎的抓地力并提升牵引力;最后可和PRE-SAFE®联动,当侧碰即将发生时,可在0.1秒内迅速抬高车身80毫米,以强度更高的车架应对碰撞。
为了验证E-ACTIVE BODY CONTROL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特点,现场分别找来一台搭载空气悬架和E-ACTIVE BODY CONTROL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的奔驰S级,首先配备空气悬架奔驰S级在驼峰和起伏路,基本车身弹跳很轻微盈亚配资,同时没有多余的晃动。而且行经8字弯时,侧倾抑制到位。
搭载E-ACTIVE BODY CONTROL智能魔术车身控制系统的奔驰S级在上面说到体验中的舒适平稳表现,个人认为提升20%也毫无夸张说法,行驶起来如履平地。
好的底盘需要时间积累,需要大量时间去验证。首先原型车经历严苛测试,包括-40摄氏度至70摄氏度极温测试、200公里/小时弯道制动测试、满载及车顶行李架配载极限侧翻测试等,确保底盘系统和其零部件的安全可靠。到了奔驰量产车经历2冬2夏的实际道路耐久验证,全球500万公里整车耐久测试,包括中国110万公里整车耐久测试,经历严苛考验,才会交付客户。
未来奔驰发展方向:线控转向
o线控转向打破机械连接限制,转向操作转化为电信号,传递给转向执行机构。没有了机械连接,转向传动比可以完全自由定义,适应不同工况的驾驶需求。例如,低速转向比非常紧凑,操控灵活;高速转向比变大,变道时请打方向就能实现。其次原地掉头时,单侧打满仅需170度,无需交叉换手。与此同时,线控转向还可搭配同级最大的正负10度后轮转向,显著减小转弯半径,哪怕5米2车长的旗舰轿车,狭窄道路拐弯完全没问题。
配备线控转向功能的车型内部采用更扁平化的方向盘设计,从而带来更宽阔的驾驶者视野以及更宽阔的上下车空间。o采用冗余系统架构设计,提供双重的供电、通信和执行器硬件,确保转向系统可靠性。即便遇到特殊极端情况,转向系统失效,车辆还可以依靠ESP电子稳定系统,逐渐把车刹停到道路右侧。目前,该系统已完成超过100万公里的台架测试,还将完成同等公里数的试验场及公开道路实测。
最后梅赛德斯-奔驰是全球率先获得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认证的汽车厂商,线控转向搭配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,实现更智能的驾驶体验。
从路感到体感,从底盘到座椅
奔驰认为汽车不是“快消品”,座椅也不是“大沙发”。世人常说“坐奔驰”,代表是每一辆奔驰座椅中的舒适与豪华,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与安全。
1460天的研发周期才能打造一把完美座椅
奔驰认为座椅是一项高度复杂、集成6,000+项标准控制的系统工程。以E级车的座椅为例,就拥有:1000+个精密零件、400+套工装模具,覆盖材料、功能、舒适与安全等2000+项专项测试及仿真,以及包括不同缝线、颜色和功能等3,000+种配置组合。而在整个奔驰家族中,这样不同的座椅类型,有上千种。
而骨架是座椅舒适“内核”。奔驰会根据不同车型,开发专属的骨架平台,不仅确保每个座椅与车型空间、功能需求的完美匹配。而且满足国标、欧标、美标,达到了全球最严苛、最全面的安全标准。在耐久性上,奔驰的座椅骨架采用全电泳防腐蚀工艺,确保15年不失效。
接着是配置功能,拿奔驰E级座椅加热举例,加热垫面积达0.84平方米,除了靠背和座垫之外还覆盖了侧翼以及头部软枕。S级轿车上甚至在中控扶手、车门扶手等处也提供加热功能,驾驶员位的加热丝长度甚至长达39米。而且这种加热乘员感觉到不是灼热,因为工程师通过热测绘技术消除了“热点”,均匀控温。使用过程中,系统会监测并控制能量的输出大小,令座椅表面始终维持在最佳的体感温度动态控温。
奔驰每张座椅内至少集成4个风扇,S级轿车更多达5个,是行业平均标准2倍以上;每张座椅都能提供9升/秒的超大风量,同时将噪音控制在40分贝。另外座椅可联动Burmester® 4D环绕立体声音响、杜比全景声®、氛围灯、香氛及通风/加热/按摩功能,实现功能、视觉、听觉方面联动。
最后奔驰所有车型均经过德国脊背健康协会(AGR)认证,根据人体工程学,对座椅功能、尺寸、调节范围、贴合程度和压力分布进行全面考量。
不是所有的Nappa,都是真Nappa
奔驰标准的Nappa,精选幼牛细皮,采用人工检查+数字扫描的双重检测,从最微小的昆虫叮咬到最轻微的皱纹,最大化排除瑕疵;采用超薄涂层,完整保留天然毛孔与纹理,触感也会接近原生皮质;采用植物鞣剂,避免了化学残留,也能保留皮革的天然芳香;采用创新纳米涂层,可以显著提升座椅的抗污保护,减少深色衣物在浅色内饰的颜色转移。
以奔驰S级为例,一张座椅包含多达58块皮革,用料是单人扶手椅的5倍之多;这些皮革以2,000巴高压水刀毫米级精度切割而成,高压水刀压力相当于家用水龙头的2万多倍;用来给S级座椅进行打孔的工具拥有16,000根针,确保了座椅孔距与大小的精准布置,不仅满足了极致的视觉审美,也让座椅通风畅通无阻;这些皮革以近40,000针缝制成型,针脚数量是手工定制西装的2倍之多;靠背与座垫缝线完美对齐,误差不超过5毫米。
相比配置功能,安全是奔驰座椅的最高配置
在安全气囊方面,奔驰S级整车配有18个安全气囊,E级车配有13个安全气囊;其中,奔驰独有的预防性安全系统中的侧向保护气囊(PRE-SAFE® Impulse Side)利用先进的安全理念达到更出色的保护效果,在侧碰事故发生前就能以一招“如来神掌”将前排乘客推向远离车门一侧;S级轿车还搭载了全球首创的后排正向安全气囊,为后排乘客提供全面的安全防护。
另外奔驰采用行业领先的严苛测试标准:气囊测试覆盖-35℃-90℃极温条件,针对最大、最小装药量进行高爆、低爆测试,确保无论在吐鲁番暴晒或者在黑河天寒地冻,气囊不会因为装药工艺的误差而影响保护效果。
接着奔驰针对座椅,要进行超200项座椅安全测试、超100项关键零部件额外测试;奔驰的“假人天团”拥有超120名成员、21种类型,其中包括95%男性、50%男性和5%女性3种规格的座椅测试专用假人,覆盖从148厘米到188厘米,从56公斤到108公斤的不同体形。
拿座椅后碰测试举例:1、测试中座椅需在20毫秒内将加速度从0g提升到20g,模拟车辆被追尾时,座椅的支撑和保护效果。2、行业普遍采用“空座”测试,奔驰搭载假人以模拟碰撞真实场景,提升测试难度。3、奔驰测试要求碰撞后,座椅靠背的永久变形角度不超过27度,同时实现强化前排支撑和保障后排逃生空间的目的。
最后是关键的头枕碰撞测试:奔驰认为头枕首先是一个安全部件,奔驰的头枕不仅舒适,也设计得更贴近头部,提升颈椎保护效果。奔驰的头枕安全测试,要求用于模拟人类头部的金属半球以约25.1公里/小时的速度撞击超10个由数字仿真模拟得出的相对薄弱点位,要求碰撞中减速度大于80g的时间不超过2.4毫秒,其标准超国标1.2倍,且撞击结束后,还要求头枕内部的零件不能有任何损坏。
奔驰的座椅经过30年实际道路耐久实证
奔驰的座椅,会进行总计约40,000次“导入导出(上下车)”测试,其中包含24,000次机械模拟测试以及15,000真人测试。若按每天6趟上下车计算,这样的测试标准相当于连续使用座椅使用超18年,让座椅可以达到远超“出租车级别”的耐久强度。
全文总结: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是奔驰中国研发和生产的20周年里程碑。通过20年对中国市场的深耕,让奔驰的底盘技术在保持全球标杆水准的同时,更长出了 “中国适配” 的智慧:针对中国乡镇道路的连续颠簸优化悬挂阻尼,为城市通勤场景调校出 “钢悬胜似空悬” 的柔韧质感,日后通过线控转向搭配后轮转向让豪华车在胡同里也能灵活掉头…… 当 “奔驰标准” 遇上 “中国需求”盈亚配资,碰撞出的不仅是一辆辆 “好开” 的车,更是二十年来对 “什么是中国用户真正需要的驾驶体验” 的深刻应答。
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